文学襄军网 襄军人物 激情岁月诗意人生——记作家、诗人张卫华

激情岁月诗意人生——记作家、诗人张卫华

张伟

在汉水之滨、古城襄阳,有这样一位作家诗人:他以笔为翼,在文学艺术的天空自由翱翔;他用满腔热忱,为襄阳文化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。他,就是张卫华,一位集多重身份于一身的文化守护者。

 

多元身份,彰显文化担当

张卫华的身份如同绚丽多彩的文化拼图,每一块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芒。作为中国寓言研究会会员,他在寓言创作的天地里纵横驰骋,以简洁而富含哲理的文字,勾勒出世间万象。身为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,他将文学的灵动与细腻情感融入歌词创作,赋予每一首歌词鲜活的灵魂,让文字在旋律中绽放光彩。同时,作为湖北省第八次作家协会代表、襄阳市第六、第七次文代会代表、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、湖北省音乐文学学会会员,他积极在省级文学和歌词领域发声,为地域文化的发展添砖加瓦。

激情岁月诗意人生——记作家、诗人张卫华
激情岁月诗意人生——记作家、诗人张卫华

在襄阳本地,张卫华是个不折不扣的文化义工。他担任襄阳诗人协会主席、襄阳市诗歌研究会副主席期间,引领着襄阳诗歌创作的潮流。定期组织诗歌创作交流活动,邀请知名诗人开展讲座和研讨会,为当地诗歌爱好者搭建起成长与交流的广阔平台,让襄阳的诗歌创作氛围日益浓厚。曾经作为《大都会》杂志”张卫华朗诵诗栏目”专栏作家,他持续推出高质量的朗诵诗作品,充分考虑朗诵的特点,注重节奏与情感的表达,让文字在声音中焕发独特魅力。此外,他还是湖北省长江读书节首批领读人,走进学校、社区、图书馆,分享阅读心得与创作经验,引领更多人走进书香世界,为营造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贡献力量。

 

丰硕创作,绽放艺术光芒

张卫华的创作成果丰硕,多年来,他在《词刊》《文友》《芳草》《长江丛刊》《汉水》等众多全国知名报刊上发表歌词、诗歌及刊首语800余篇(首)。他的作品题材广泛、风格多样,从生活的细微之处入手,抒发对人生、爱情、家乡和社会的深刻感悟与独特思考。在诗歌创作中,他善于根据不同主题和情感选择合适的意象与表现手法。描绘家乡襄阳时,他用细腻笔触勾勒出青山绿水、古城墙、古街巷等独特景观,融入深厚的乡情,让读者领略到襄阳的独特韵味;书写人生感悟时,他通过对平凡事物的观察思考,挖掘其中蕴含的哲理,引发读者强烈共鸣。

激情岁月诗意人生——记作家、诗人张卫华
激情岁月诗意人生——记作家、诗人张卫华

在创作历程中,张卫华屡获殊荣,荣获全国性诗歌、歌词金、银、铜奖20余次,这是对他作品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的高度认可。在作品出版方面,1993年,他出版诗集《太阳雨》,以清新灵动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美好瞬间与真挚情感,展现早期诗歌创作的独特风格与卓越才华。2013年,他主编《现当代襄阳文化人物》,对襄阳现当代文化人物进行系统全面梳理,为襄阳文化传承发展留下珍贵资料。2011年,他的爱情组诗《写给双鱼琥珀的文字》走红网络,独特的风格、真挚的情感和新颖的手法吸引大量粉丝,被称为”当代中国最给力的诗人”,并与赵丽华、车延高、雪马、朱光兵列入中国”迅速蹿红网络五大诗人”,极大地提升了襄阳文学在网络领域的影响力。此外,他还出版《张卫华诗歌选》,编辑《襄州榜样》《文心颂党》《鹿门随笔》《鹿门诗韵》《龚庄作品集》《朝思暮念》《乡村诗话》等多部作品集,全方位展现了他在文学创作与编辑整理方面的深厚功力。

 

活跃社会,助力文化繁荣

在社会活动领域,张卫华同样表现得十分活跃,以实际行动为襄阳文化发展贡献力量。在影视创作方面,他展现出非凡的才华与创造力。编导并拍摄的情景剧《都是义气惹的祸》,深入生活收集素材,精心构思剧情,通过生动曲折的情节展现社会现象和人性复杂,引发观众对生活和人性的深入思考;微电影《粉红色内幕》以独特视角探讨社会话题,从剧本创作到拍摄、表演严格把关,凭借精彩故事和深刻内涵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。这两部作品不仅在当地产生较大影响。同时,他参与MTV音乐电视等多部影视作品创作,在影视与音乐交叉领域不断探索。

激情岁月诗意人生——记作家、诗人张卫华
激情岁月诗意人生——记作家、诗人张卫华

凭借在文学和艺术领域的专业素养与丰富经验,张卫华多次担任演讲大赛、朗诵大赛评委,推动了演讲与朗诵艺术在襄阳的普及与提高。

张卫华热衷于将诗歌与各类艺术形式相融合,让诗歌以更丰富的姿态走进大众生活。作为襄阳市建党百年《旗帜》大型诗画音乐直播晚会主创人,他以丹渠精神为主题创作的朗诵诗《丹心筑丹渠》为观众呈现别开生面的视听盛宴。担任襄阳市首届诗词大会评委时,凭借深厚诗词素养和独到见解,精准点评选手表现,为诗词爱好者答疑解惑;作为襄阳市首届诗词续写大赛主委,积极推动诗词创作创新,激发创作热情,挖掘新生力量,为襄阳诗词文化传承发展注入活力。

他还是200多场诗书画活动的总撰稿与策划人,活动涵盖范围极广,从全国万元诗文大赛到小学生朗诵大赛,从作家签售会到艺术家签名本作品展,从孟浩然诗词大会到地方晚会。每一场活动,他都全身心投入,从主题确定、流程设计到稿件撰写亲力亲为,致力于将诗书画三种传统艺术形式有机结合,提升人们对文化艺术的鉴赏力和热爱之情。他精心策划的180余场大中型诗书画活动,邀请凡夫、涂廷多、刘仲杰、涂玉国、郝桂萍、刘冰、李宏伟、飞天等众多襄阳名家参与,组织诗歌朗诵、书画展览、创作交流等丰富活动内容,为文化艺术爱好者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,促进了当地文化艺术的交流与繁荣。

 

特殊时期,书写文化力量

在抗疫期间,张卫华作为襄阳诗人协会主席,以诗歌为武器,书写文化力量。他创作的《送瘟神》《利剑出鞘,祖国安好,华夏无恙》等诗歌,以饱含深情的文字展现全国人民抗疫的坚定决心,歌颂抗疫英雄,给人们带来希望和鼓舞,为抗疫凝聚强大精神力量。他不仅创作诗歌,还在民盟襄州总支的读书活动等场合朗诵自己的抗疫作品,让更多人感受到抗疫诗歌的力量。此外,他的抗疫诗歌被刘刚、李宏伟、洪亮等多位朗诵名家配乐朗诵,通过多种渠道传播,让抗疫期间的感人故事和精神内涵深入人心,在社会上产生积极影响。

 

深耕文学,推动事业发展

2020年8月28日,张卫华当选为襄州区作家协会主席,自此以更饱满的热情和责任感推动文学事业发展。他全力打造文学作品传播平台,通过《襄阳文艺》公众号、举办文学讲座、作品研讨会、文学作品朗诵会等活动,利用网络平台、文学刊物等渠道,让作家作品得到更广泛传播和认可。他加强与省、市作协及兄弟县市区文学组织的联系,积极开展交流合作活动,组织作家参加省内外文学活动,邀请外地作家来襄阳交流创作经验,为襄阳文学带来新活力与机遇,促进襄阳、襄州多元化发展。他积极配合做好《襄阳文艺》杂志文学稿件组织工作,为襄阳和襄州作家诗人留存珍贵记录;开辟”浩然文化名家论坛”园地,定期邀请名家交流讲学,分享创作经验和文学见解,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与名家近距离接触的机会,提升文学学术氛围和创作水平。

 

挖掘文化,赋能地域发展

在乡贤文化建设中,张卫华不遗余力。他深度挖掘伙牌乡贤和双沟乡贤事迹,多次深入伙牌镇,与乡贤们面对面交流,了解人生经历和感人事迹,以诗歌、散文等形式展现乡贤们艰苦创业、反哺家乡、传承美德的动人故事并创作了《伙牌乡贤记》《郑张营之歌》。同时,他策划乡贤文化主题创作活动,组织当地作家深入伙牌镇,将乡贤精神融入文学作品,助力伙牌镇打造特色乡贤文化品牌,使其成为凝聚乡村发展力量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纽带。

激情岁月诗意人生——记作家、诗人张卫华
激情岁月诗意人生——记作家、诗人张卫华

在校园文化建设领域,张卫华以深厚文学功底和艺术创造力为多所学校注入文化灵魂。他创作《襄州七中赋》《天润小学赋》《潘台小学赋》,深入了解学校历史、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,以凝练优美文字回溯历史、描绘风貌、弘扬精神,将教育理念与文化传承相融合,赋予校园独特文化标识。此外,他为卧龙小学量身打造《卧龙小学校歌》,从歌词到旋律充分考虑学校特点和师生需求,用诗意歌词传递校园精神,激发师生归属感与荣誉感。

在音乐创作与地域文化推广方面,张卫华成果斐然。他创作的《襄阳东站之歌》勾起归襄游子的思乡之情;他创作的《汉陶壶》把楚韵非遗汉陶文化弘扬光大,歌曲《柳乡之恋》以程河镇柳编非遗文化为灵感,深入了解柳编工艺、历史和文化内涵,将柳乡风情与人文底蕴融入歌词,旋律优美婉转,成为程河镇柳编文化节主题歌和对外宣传的亮丽名片;为伙牌镇创作的《伙牌之歌》镇歌,以激昂节奏与深情词句展现伙牌镇发展活力与乡土情怀,增强了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。

 

搭建平台,弘扬地域文化

在文化传承与交流平台搭建上,张卫华积极作为。他牵头创办襄阳诗人协会,制定发展规划和活动计划,组织开展诗歌创作、朗诵、研讨等活动,为本地诗人提供交流创作、展示才华的平台,推动襄阳诗歌创作蓬勃发展。他潜心整理编辑《襄阳诗人名录》,为了解襄阳诗歌概况,勾勒出清晰的诗歌发展路径图。他策划创办的“襄阳孟浩然大讲堂”,定期邀请国内知名学者、作家开展讲座,围绕孟浩然文化、诗歌创作、文学发展等主题展开研讨,吸引众多文学爱好者参与,使其成为襄阳文化交流的重要阵地,为提升襄阳文学影响力、弘扬地域文化发挥关键作用。

张卫华,这位襄阳文化之星,用才华、热情与持之以恒的努力,在文学与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。他以笔为翼,在多个领域留下了坚实的足迹。他以文化人的诗意人生,成为襄阳文坛一道大美而壮丽的风景。

文学襄军网部分文章、图片、视频来自于网友、文学爱好者、作家自行上传发布,不代表文学襄军网立场,著作权由上传者(作者)享有或由上传者(作者)负责,文学襄军网小编无超能力逐一审核版权所属。敬请理解。转载请注明来源文学襄军网。http://wenxue.xysww.com/?p=2656

作者: 张卫华

张卫华,作家、诗人,襄州区作家协会主席。

发表回复

评论列表(1)

  1. 他以诗心雕琢岁月,以文脉滋养乡土。作为襄阳文化的杰出代表,张卫华先生的艺术生涯恰似多元交汇的星河。更可贵的是,他始终以赤忱之心践行“文以化人”之道:搭建平台聚合文化薪火,培育新苗延续创作生机,将个人才情升华为社会共鸣。这份对传统的坚守与对创新的探索,正是当代文艺工作者最珍贵的底色。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0710-3366999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759899098@qq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六,8:30-18:00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