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学襄军网 纪实文学 撰写《襄阳古代文学史》的重要由头 ——也说《离骚》《天问》等产生于襄阳

撰写《襄阳古代文学史》的重要由头 ——也说《离骚》《天问》等产生于襄阳

吴仕钊

屈原一生中被流放了两次‌。一般认为第一次流放是在楚怀王时期,他被流放到汉北地区,大约是今天的湖北襄阳十堰及河南南阳一带,时间约九年之久。第二次流放是在楚顷襄王时期,他被流放到湖南沅水、洞庭湖一带,时间长达十八年。然而,著名国学专家钱穆先生在其《中国文学史》第九篇《楚辞下》中认为,屈原所说之“湘江”与“洞庭”都不是指湖南的,实在是指汉水流域。然后,他指出,屈原的《离骚》《九歌》《渔夫》《抽思》等文学作品,都是具有汉水地域因素和文化背景的。

从事楚辞研究六十多年的专家孙常叙的《楚辞九歌整体系解》,林唐、冯沅君主编的《中国历代诗歌》和陆侃如、冯沅君著的《中国诗史》等书,也论述了屈原的作品中所反映的是汉水流域的文化元素。

襄阳知名学者刘鸣冈的《名称旧事》和襄阳职业技术学院魏平柱教授的《临汉居丛稿》,也都直接论述屈原的《离骚》写于襄阳附近的汉北地区,《天问》写于古楚郢都(‌楚皇城遗址宜城市郑集镇皇城村,具体位置在宜城市区南约8公里处)。

研究者认为,“汉水女神”这个襄阳传说很久的神话故事,既是《诗经》的创作素材,也是《楚辞》创作的题材。《诗经·周南·汉广》是写汉水女神的篇章。屈原的《湘君》《湘夫人》中的“湘夫人”是“汉水女神”的精神化身。

“汉水女神”是源于周昭王南巡的故事传说。故事说周昭土南巡,溺死于汉水。他的两位侍女,“夹拥王身,同溺于水”,化为神女。之所以为神,是因为二女无辜而死,深得荆楚人民的同情。正如梁·萧绮在其录中所说:“昭王不能弘远业,垂政声,南游荆楚,义乖巡狩,溺精灵于江汉,且极于幸由。水滨所以招问,《春秋》以为深贬。嗟二姬之殉死,三良之贞节,精诚一至,视殒若生。”所以,“数十年间,人于江汉之上,犹见王与二女乘舟戏于水际”。对此二女,“江汉之人,立祀于江湄”,“暮春上巳之日,禊集祀间”。这个故事,见于晋·王嘉所撰《拾遗记》。

传说郑交甫所遇两个神女,或正是周昭王侍女所化。这便是汉水神女的来源。具体说来,汉水女神是昭王侍女名延娟、延娱者,二女是东瓯(今浙江温州一带)人,“辩口丽辞,巧善歌笑,步尘上无迹,行日中无影”。因无辜溺死汉水,所以化而为神。周昭王溺汉水而死的时间,据何幼琦考证在公元前966年。而《夏商周年表》说是在公元前977年,相差11年。如此说来,汉水神女的故事流传迄今已三千多年了。汉水神女的传说,是文学创作的源头。屈原是继《诗经》之后,利用“汉江女神”进行文学创作的第一位署名作家。

何以理解屈原的《湘君》《湘夫人》是取材于“汉水女神”?孙常叙先生著的《楚辞九歌整体系解》中说:“湘夫人是湘君之妇,汉水之神。湘夫人这个名字是就她的丈夫是湘君而称的。她本身是汉水之神。神话传说反映着意识形态。同姓不婚,为湘君作夫人的自然不是湘君的诸姑姊妹,她当是另一系统的水神家族之女。从湘君之辞来看,在他‘驾飞龙兮北征’以迎湘夫人的途程中,湘君是‘望涔阳兮极浦,横大江兮扬灵’的。伊人所在之地,必须横渡大江以就之。北上横江,可溯之水,其大者只有汉水。把这些情况和湘君北征的目的结合起来,可以推知湘夫人所居之地必在汉水无疑。”湘君、湘夫人成为一对配偶神,是屈原对“湘水女神”、“汉水女神”故事的重新开发和利用。为了表达自己的政治思想和对楚、秦形势的看法,屈原改“湘水女神”为湘君,改“汉水女神”为湘夫人,使他们成为配偶神。《湘君》是祭湘君的诗歌,是《湘夫人》的姊妹篇,诗篇富有生活情趣和浪漫色彩。诗篇涉及的主要人物形象有湘君和湘夫人‌。《湘夫人》这首诗的题目虽然是“湘夫人”,但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却是湘君,因为诗歌主要是写湘君赴约不遇时的情感活动。湘夫人是湘水之神,象征着威严、神秘、美丽、优雅和高贵的品质。她的形象不仅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女性的赞美与期许,更承载着人们对真挚情感的寄托与追求。湘夫人代表着一种独特的美,这种美不仅在于外表的华丽,更在于内心的纯净与高尚。她坚守着对真挚情感的追求,不畏艰难,不惧孤独,始终守护着心中的那份美好。“湘夫人”即“汉水女神”,也折射指楚国,实际上,屈原是曲折地反映忠贞爱国的思想感情。

据史料,屈原在郢(楚昭王时曾将国都迁此,地址在宜城境内)时,看到了楚先王公卿的壁画,于是郁集在胸中的悲愤,油然而生,提笔书于壁上,这就是名垂千古的宏篇巨制《天问》。《天问》,是对“天”的质问。全篇由170多个问题组成,包括自然现象、神话传说、历史人物等方面,表现出对旧的传统观念的怀疑和对事物深刻的探索精神,言前人之不敢言,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浪漫主义情调,对后世文学产生巨大影响。同时期,他还写了《抽思》。篇中回忆向怀王建议革新政治,遭受谗害而被逐的情况,多痛愤之词。

由于《诗经》与汉水有太多的渊源,汉水与襄阳不离不弃;屈原楚辞的主要篇章写于襄阳,体现襄阳汉水的历史文化元素。这就说明中国文学史先秦部分有两颗璀璨的金星,一颗是《诗经》,一颗是以《离骚》为代表的楚辞。这两颗金星恰在一域的天空闪耀,令襄阳的天空格外靓丽。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总结襄阳古代的文学。这正是撰写《襄阳古代文学史》的重要由头。故在文尾诗曰:

 

屈子当年赋楚辞,

汉北风情韵《离骚》。

诗史章本载源流,

古楚襄阳呈星耀。

2025年1月5日星期日

文学襄军网部分文章、图片、视频来自于网友、文学爱好者、作家自行上传发布,不代表文学襄军网立场,著作权由上传者(作者)享有或由上传者(作者)负责,文学襄军网小编无超能力逐一审核版权所属。敬请理解。转载请注明来源文学襄军网。http://wenxue.xysww.com/?p=2558

作者: 吴仕钊

吴仕钊:文学硕士,教授,作家、社会文化学者。有民办教师、职业中专教育、宣传部、文联和党校工作背景。著有《外国文学自学指导》《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南》《伍子胥传》《孟浩然诗传》《慈悲大洪山》等专著,发表过大量的诗歌、文化散文、随笔杂谈之类的文字。在诗经文化、宗教文化等传统文化领域,主张向通俗化、大众化研究方向发展。

发表回复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0710-3366999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759899098@qq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六,8:30-18:00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返回顶部